搜索
查看: 133|回复: 7

老友记 | 张薇主任:有时是医生,常常是亲人,总是陪伴者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22

主题

1471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淋巴瘤,未分类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9-15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作为淋巴瘤之家的老朋友,北京协和医院的张薇主任自2015年起便与我们携手推动医患交流她不仅参与发起首次线下医患活动,更在2016年主导了“健步走”这一创新的户外患教模式并持续支持我们开展的各类线上线下患教工作。在第22个世界淋巴瘤日到来之际,《老友记》栏目专访张薇主任,听她讲述从医三十年来与患者之间的温暖点滴。

2b59585e52ea99bb1f0ec2af7aeeaee5.jpg

淋巴瘤是可以治愈的

回顾淋巴瘤诊疗的发展,张薇主任语气中既有感慨,也有欣慰。“我刚成为淋巴瘤医生时,淋巴瘤仅被分为12个亚型,治疗方案以CHOP和ABVD为主。自1994年REAL分类问世,亚型越分越细;2000年后,CD20单抗、来那度胺及各类靶向药不断推出……患者的选择多了,但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更多的岔路口为他们指引方向。”

她坦言,我国淋巴瘤科普起步相对较晚:“2000年之前,国内科普资源较为匮乏,加上淋巴瘤的公众知晓度远不及乳腺癌、肺癌,且疾病异质性强,许多患者一确诊便觉‘天塌了’,求助无门。”

更让她痛心的是公众认知的偏差。“大多数人对淋巴瘤的了解来源于影视作品或名人案例,而这些故事又往往以不幸结局收场,导致很多人误以为淋巴瘤极其可怕、无法治愈。事实上,淋巴瘤不仅能够治愈,即使是晚期患者也有康复机会。近三分之一的惰性淋巴瘤患者更可长期与疾病共存,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规范诊疗带来74%的无病生存

张薇主任分享了协和医院一项令人振奋的数据:“2023年协和发布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达到74%。这一成绩仅依托传统方案,强化治疗仅含DA-R-EPOCH和自体移植,并未使用新药。”

她强调规范诊疗与并发症处理至关重要。“通过妥善处理并发症、优化化疗方案、控制不良反应,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这也提醒我们,在制定新药联合方案时应更加慎重。”

尽管进一步提升疗效面临挑战,张薇主任仍充满信心:“通过提前引入细胞治疗,我们有望进一步提高难治复发患者的治愈率。”

891b59de71078d6b894fccc5dddb787b.jpg

把专业知识讲到患者心里去

张薇主任认为,科普的本质是帮助患者看清前路。“当人对前路迷茫、对未来一无所知,便会如夜盲者夜行般不安与焦虑。所以我们医生,要做一盏灯,为患者照亮脚下的路。”她指出,患者与家属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预后,“有信心、积极面对治疗,成功率自然更高。”

被问及如何将复杂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她谦逊回应:“我没有捷径,唯有下‘笨功夫’。”除了门诊答疑,她还在协和的多个患者群中坚持答疑——包括侵袭B细胞群、惰淋群、慢淋群及临床试验群,覆盖数千病友。“患者常问的问题,就是我患教科普的重点。交流越多,越懂患者所需,才能实现同频沟通,让他们愿听、听懂。”

面对门诊量大、时间有限的实际,她建议:“医生首先要愿意倾听,并在有限时间内突出重点,避免信息过载,对于疗效不佳的患者应多加解释多给宽慰。患者亦可通过提前准备问题清单来提升沟通效率,遇到这样的患者,我会接过清单逐一为他解答。”

亲口告诉患者注意事项

张薇主任会反复叮嘱年轻医生:“虽然出院小结上都写了注意事项,但患者不一定看,看了也不一定懂。我们一定要亲口告诉他们重点注意什么,教会他们怎么看血常规因为不良反应出现的时候,患者大概率不在我们身边。如果患者因为不良反应没有处理好而失去回院机会,我们将痛心不已。”

6996d7935c20f00f9621e3bddfb62fdf.jpg

别怕,还有我们呢

这句话是张薇主任最常对患者和家属说的,也被无数患者铭记于心。

她对患者说:“别怕,副作用有我们处理,还有我们在呢。”

她对家属说:“您负责陪伴和饮食,安排复诊。专业的事,别怕,还有我们。”

她希望患者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带着沉重负担作战,对谁都是折磨。我们应扛起专业的担子,让患者与家属心有依靠。”

做患者的“心理医生”
张薇主任认为,主治医生是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最佳人选。“只有我们最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处境,明白他们卡在哪里——是经济困难?疗效担忧?还是其它?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从根本上化解顾虑,才能真正缓解心理压力。”

她会主动了解患者经济能力,提前说明副作用:“我们不能只盯着数据和方案,要把患者当作完整的人,体察其心理需求。”

d421fa8631e5c43fc407b99aed0d4d9f.jpg

积极生活,拥抱社会

张薇主任特别鼓励患者在生病后不要封闭自己,而是要积极面对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中寻找归属感,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她深情地表示:"我总觉得淋巴瘤患者理应比普通人拥有更多的幸福,因为他们经历了常人未曾经历的痛苦,凭借坚强的意志度过了难关,也更应品尝到生命深处那份来之不易的甘甜。他们值得被爱,应当活得更加灿烂、更加幸福!"

然而,她也坦言社会对肿瘤患者的接受和包容度仍有不足"正因为如此,我会建议年轻患者求职时不要填写患病经历;对于惰性淋巴瘤患者,我也会特意嘱咐他们不要告诉同事,因为这可能会影响他们获得平等的晋升机会。事实上,惰淋患者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不会受到影响。"

记住病情更记住了人生

“很奇怪,一见患者我就会叫出他的名字,就能想起他们首次病灶位置、治疗中乙肝激活如何处理的、结疗前PET临界值时担忧……我劝他‘让子弹飞一会儿’,而他康复至今。很多患者的人生轨迹我都能如数家珍——谁考上什么专业、谁去哪里留学、谁结婚生子……也许我脑子里,装的都是这些。”

“不少康复已达五年、十年的患者,已无需来我这里随访,却仍定期挂我的号,只为听我一句‘没事了,好了’,方能感到安心。更有许多患者,将我视作亲人,甚至在面临关键人生抉择时,会征询我的建议,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也乐于与我分享。”

7335ba54b806892529db4597a8644f84.jpg

十几年未休教学假

被问及如何兼顾如此多患者,张薇主任说:“我几乎没有个人生活,全被患者与治疗填满了。”十几年来她未休过教学假,还主动减少了海外学术交流,甚至很难完整参加朋友聚会。

我总开玩笑说舍不得休假因为很多患者早早就约好了门诊。一旦我休假,他们要多等一周,这一周不仅他们会非常煎熬,我也担心中间病情会有变化。”

张薇主任的父亲患癌十年,她却几乎未能陪诊。“都是给他叫好车,他自己去医院。有时候他中途会来一趟门诊,推门和我打声招呼说'我回去了'。”直到父亲病重抢救当天,她还在出门诊。“我上楼看了一眼,又赶紧回来接着看诊。很抱歉当着患者的面,我没有完全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后来父亲火化之后,我也一天没休息,又回到了门诊。”

她说:“我的家人没有我,生活影响不大。但我的患者这个时候真的需要我。”

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面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张薇主任常协助发起捐款。“医生的参与能增强可信度,推动更多人伸出援手。”她每次都清晰说明患者状况与治愈可能,“每人努力一点,也许就能挽救一个生命。”

有多位患者通过她的帮助获得CAR-T治疗或异基因移植而重生。“这些案例让我们相信,爱心真的可以改写命运。”

当患者处于生死攸关、不用药即可能失去生命时,她甚至多次自掏腰包垫付药费:“并非我有多高尚,只是我坚信这些治疗能帮到他们。不用,我会遗憾;只有全力以赴,我才无愧于心。”

d354d70ed40e312382937bf8f3e4116c.jpg

累,却不后悔

张薇主任坦言自己不是铁人也会觉得累:“一天看门诊、会诊、晚间直播,连讲十余小时是常事。有时跨院区出诊,午饭都顾不上。”

但她从不后悔从医:“若有来生,我还做医生。”她深感幸逢新药频出的时代:“淋巴瘤医生责任重大,每个关键节点的决策可能关乎患者生死。但我们也是最常见证奇迹的人。因此我们不仅要努力让患者活下来,还要努力让患者在一线治疗中就通过规范治疗实现治愈。”

请相信你的医生

张薇主任最想对淋巴瘤患者说:“请相信,医生是最希望你活下来的人。请把你交给一个自己信任的医生,和他一起做好共同决策。当有不了解的地方,有在意的方面,可以主动找医生咨询沟通,但请一定要相信他,并配合他完成规范化且个体化的治疗。”

她也呼吁医生换位思考:“共同决策不是扔出几个方案和价格让患者自己选。我们应讲清优劣、副作用与耐受性,帮助患者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尤其在复发难治阶段“我会先排除费用因素,告诉患者和家属为什么这个方案排第一,优劣在哪里。然后再来考虑费用问题,如果无法选择最优方案,会在次优方案上做加减法,争取获得近似的生存率。但该用细胞治疗时我绝不妥协,因复发难治患者的治疗时机至关重要,无意义的化疗只会延误救治。”

9e40f85734c7ee15f1c32d2fe942818b.jpg

张薇主任语录

医患是共同经历生死的人,这份感情尤为珍贵。但它也如友情和婚姻,需靠沟通维系。只有多沟通,才能彼此理解,互相信任,最终真正并肩作战。

张薇主任用她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医生’这两个字最深刻的含义:有时是医生,治愈疾病;常常是亲人,给予温暖;却始终是那个在最黑暗时刻,举灯前行、永不放弃的陪伴者。

在这个世界淋巴瘤日,我们借张薇主任的故事,对每位淋巴瘤患者说:别怕,你们从不孤单。对每位淋巴瘤医生说:感谢你们,用专业与温暖,照亮患者前行的路。

专家介绍

5dc6ae806d1c07b5e5d75457f661e53c.png

张薇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
  •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 CACA淋巴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副主委
  • 中国老年淋巴瘤学会青年委员
  •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主持和参与多项面上、首都特色、北京自然科学基金
  •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撰写SCI及核心期刊杂志70余篇,参与编写《淋巴瘤》《协和血液病学》等著作
  • 主要擅长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



END
编辑:孔雀河   | 排版:小米  | 审核:娟娟
声明:本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淋巴瘤病友及家属交流参考,不作为用药推荐,具体诊疗方案请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2

主题

162

帖子

280

家园豆

最后登录
2025-9-15
发表于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蚌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主题

131

帖子

2341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3A级
就诊医院
浙一血液科
目前状态
康复1-3年
最后登录
2025-9-15
发表于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

主题

13

帖子

137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就诊医院
重庆大坪医院 重庆市肿瘤医院 重庆西南医院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25-9-15
发表于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

主题

1910

帖子

6787

家园豆

最后登录
2025-9-15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医德双馨的好医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7

主题

99

帖子

1018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最后登录
2025-9-15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1

主题

742

帖子

2697

家园豆

最后登录
2025-9-15
发表于 1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濮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

主题

120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弥漫大b细胞(非生发中心起源)
就诊医院
武汉同济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3-5年
最后登录
2025-9-15
发表于 半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荆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